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金管总局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金融处罚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银行热推虚拟信用卡 “白户”申请还会是障碍吗

来源: 北京商报  2020-04-14 08:53:12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2018年1月9日银联卡.jpg

            图片来源:微摄

      面签困难、刷卡场景“断档”,新冠肺炎疫情令商业银行信用卡展业举步维艰,因此虚拟信用卡重回聚光灯下。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用面签的虚拟信用卡再次走俏市场。不过大多数银行推出的虚拟信用卡需要在拥有该行一张实体信用卡的基础上,才能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也并不支持“白户”持卡人申请。在分析人士看来,虚拟信用卡放开“白户”申请,固然可以拓展用户规模,但其收入的真实性、稳定性难以保证,未来银行应注重整个风控、场景等业务逻辑的变化。

      力推虚拟信用卡

      “超级给力虚拟卡、下卡速度快”“足不出户在家办”,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有不少商业银行力推虚拟信用卡业务以抢占市场,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这一业务。

      综合多家银行虚拟信用卡官方介绍可以看出,审批快、发卡快、不面签、安全性高、不设卡片等级、全覆盖线上操作成为吸引持卡人最大的亮点。对比后发现,虚拟信用卡可以进行各类线上支付业务的操作,但只能通过绑定在第三方支付软件后刷卡支付,或者进行扫码支付,使用权益基本和实体卡片一致,有同样的还款日。

      一周前信用卡持卡人陈凯(化名)刚开通了一张虚拟信用卡,对他来说,虚拟信用卡最大的好处就是省事,“申请虚拟信用卡拨打银行客服或者网站就可以,没有实体卡,只是在网络上进行交易的一个账号,管理起来比较方便,使用也安全,不用担心出现盗刷,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陈凯说。

      虚拟卡业务本身就是银行为了方便客户进行网上支付并加强支付安全性而设立的虚拟支付账户,一位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和实体卡片不同的是,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义虚拟卡有效期以及交易限额,还可以在银行指定交易场所进行支付,虚拟信用卡审批流程较为简单,实时审批,账户也可以实时创建,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减少了人员流动和聚集风险。

      对于多家银行力推虚拟信用卡现象,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此时力推虚拟信用卡,首先是虚拟信用卡通过互联网渠道即可完成申请激活,办理便捷快速,支持第三方支付和扫码等支付方式,用户互联网体验更好。其次,虚拟信用卡降低了银行在信用卡审批、制卡等环节的成本。

      金融场景争夺战

      早在2014年虚拟信用卡这一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不过在消息传出3天之后央行就下发“暂停令”,指出虚拟信用卡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彼时,央行已发布金融移动支付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但对于虚拟信用卡的手机支付却无具体规定,也没有NFC、手机闪付等相对成熟的技术手段。在无法就虚拟信用卡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的情况下,谨慎对待金融创新产品成为了主流观点。

      此后,多家银行通过自主开发的方式进军虚拟信用卡领域,并将消费金融场景作为主发力渠道。例如,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龙卡e付卡”境内外通用,可在各大海淘平台及境外购物网站支付,且免收外汇兑换手续费。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针对用户设计研发了3款产品,华夏“闪卡”虚拟信用卡、华夏ETC迅卡和华夏EPAY卡,其中“闪卡”虚拟信用卡基础功能包括免年费,首次最低还款10%,消费100元即可分期。华夏EPAY卡可以自主设置单笔交易限额、单日累计交易限额。

      苏筱芮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在安全性恒定的前提条件下,用户的选择基于便捷性和可获得性。一些银行针对虚拟信用卡推出特定优惠活动,且从开卡到用卡的流程来看,比实体卡更为高效,那么用户自然而然就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产品。虚拟信用卡发行热背后,更多反映出银行对信用卡创新业务的进一步尝试。上述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直言,疫情之下,开办虚拟信用卡可以实现物理隔绝,减少物理接触,具有一定的用处。

      “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支付技术如何创新,都离不开银行账户,无论是Pay类支付还是扫码支付,都要通过绑卡,或者向绑定的支付账户进行充值,才能通过移动终端来完成支付,虚拟信用卡只是形式上的一种表现,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实体信用卡的补充和延伸。”信用卡市场资深分析师董峥指出。

      探索用户“开白”边界

      疫情之下,不设具体卡片等级,可随时开启或关闭交易功能的虚拟信用卡俨然成为揽客获利的最佳选择。但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配发的小额虚拟信用卡无预借现金功能,仅支持消费与分期功能。且有部分卡片属于主卡型虚拟卡,用于独立完整的主账户,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而大多数虚拟信用卡需要在拥有该行一张实体信用卡的基础上,才能申请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多数银行的虚拟信用卡也不支持“白户”持卡人申请。

      此次疫情使得仍需“三亲见”发卡的信用卡服务遭遇难题,作为实体信用卡的补充和延伸,未来虚拟信用卡能否进一步放开“白户”申请?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商业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主要是为了方便客户使用,提升客户体验。未来放开‘白户’持卡人申请是完全有可能的,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这个会逐步成为趋势”。他也向记者透露,由于线上激活信用卡需要监管批准,目前行内正在积极申请之中,信用卡(实物卡)并无针对于“白户”的限制,未来虚拟信用卡也会作出类似尝试。

      在放开“白户”持卡人申请方面,华夏银行已经作出了尝试,该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新户可申请华夏“闪卡”虚拟信用卡和华夏ETC迅卡。

      但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放开“白户”申请存在的风险,一位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提及,“白户”初次申卡人和有过信用卡逾期的人一样在申请信用卡的时候都会比较困难,没有信用卡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个人信用记录的人,银行无法判断持卡人以后的信用情况。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同样认为,放开虚拟信用卡“白户”申请首先面对的就是资质审核风险,其次是技术风险,由于缺少实体介质,对于账户安全的要求会更高。

      在防控风险的大前提下,银行对开展信用卡业务及相关产品创新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苏筱芮进一步指出,虚拟信用卡放开“白户”申请,固然可以拓展用户规模,但其收入的真实性、稳定性难以保证。从目前银行的策略来看,有倾向拓展“白户”群体,但是只会开一个较小的口子,比如给予其较小的初始授信额度、严格收紧贷中监测等。于百程也直言,目前看不少银行虚拟信用卡产品面对的是已经有实体卡的客户,未来线上、基于虚拟账户的信用卡或准信用卡产品将是发展趋势,重点不是卡片的虚与实,而是整个风控、场景等业务逻辑的变化。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香港虚拟银行首次发行银联卡

      2020年08月12日10时39分
    • 小米落子虚拟银行:金融牌照三缺一

      2019年05月21日11时20分
    • 央行就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问题约谈部分银行

      2021年06月21日17时30分
    • 央行就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问题约谈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

      2021年06月21日17时26分
    • “虚拟银行”会走入现实吗?

      2019年04月08日10时23分
    • 香港虚拟银行匯立銀行开业

      2020年07月30日13时59分
    友情链接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简介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774353721@qq.com
    • 机构合作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4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 底部结束 ----------------------------->